陶淵明曾有言:“好讀書,不求甚解,每有會意,便欣然忘食!睂τ诖嗽,常常感覺“于我心有戚戚焉”,但有一點是不能茍同的,那便是“欣然忘食”。遇到喜歡的書,偶爾忘食倒也可能,但是,必定得有一個時間的限制,十幾分鐘或者個把小時,大抵還是可以做到的,若是“忘食”兩小時以上,饑腸轆轆,心慌氣短,對于我而言,再好的書籍,恐怕也會味同嚼蠟,必定會棄之不顧,欣然去食了……
其實,這也正是我對書籍的態度。書,肯定是我最為喜歡的事物之一,但是,好讀書,必須在不餓肚子的基礎之上。
作為一個好讀書的人,與書打交道,那是難免的事兒,也是歡喜的事兒。我們讀書的渠道,大抵有兩種,其一是買書,其二是借書。
對于買書,我常常不大熱衷。首先自己是個窮人,也是一個節儉之人,掙來一點錢財很不容易,還需要養家糊口,果腹度日,沒有更多的錢財供自己“揮霍”。其次,買書常常還是一件冒險的事兒。有些書粗制濫造,不堪入目,買回家浪費錢財不說,還會敗壞自己若干天的好心情;還有一些書,盡管制作精良,品質上乘,卻未必合乎自己的胃口,譬如說,自己尚清淡,書的味道或許濃烈、油膩等。這樣的書買回去,常覺不得其用,書不逢人,反倒覺得虧欠了這本書。
不喜買書,那就唯有借書了。好在十余年來,我借書的渠道都很通暢,在海南高校讀書四載,學校的圖書館是最溫馨、最詩意,也是自己最樂意去的地方了,F在想來,在大學校園的這些年頭,最有意義的事情,也就是借書與讀書了。
走出校園,我好讀書的習慣依舊保持著,恐怕一生也難以更改了。這些年,我最常去的借書之處,當屬市里的公共圖書館了。好在圖書館離我上班的地方很近,工作之余,我常常徜徉于圖書館內,去尋找那些與自己氣味相投的書籍。
由于圖書館每次借閱書本的數量有限,而我又在一家醫院工作,需要閱讀醫學健康之類的書,來順利完成自己的工作。正是這樣的緣故,我每次借書,總是選一本與工作相關的健康書,再選一本自己最鐘愛的文學書。時日一長,我竟能從這簡單的借書之舉中,體味出一些人生感悟來:健康是人生根本,文學是更高追求,只有健康保證,我們才能去追求更高的文學夢想;工作是生存之需,藝術是靈魂伴侶,只有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,我們才能更投入地去整飭自己的靈魂,讓其豐潤,讓其歡愉……
“書,非借不能讀也”,這僅僅是一種促人讀書,誘人上進的說辭而已,但借書帶給我們的愉悅與感悟,是實實在在的,因為借書的經過,也正是我們與偉大人物對話,與自己靈魂溝通的一個過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