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年前,我還是一個進城的農民工,工作之余,同事們總是成群結伴,或去逛街,或去錄緣廳,愉悅身心,逃離寂寞,我總是拒絕一切邀請,趁這個難得大好時光,投身書海,盡情享受書帶給我的無限樂趣。
我常去的圖書館,每次到那里去,書桌上都趴滿了讀者,書柜的夾道里,也姿態各異地站滿了讀者。人雖多,但很靜,沒有繁華街頭的喧囂,偶爾有一陣竅竅私語,也仿佛是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,環境中的瑣愁,工作中的不如意,猶如冰雪遇到陽光一樣悄悄的消溶。
美國詩人狄更生說:“沒有一條船能像一本書,使我們遠離家園,也沒有任何駿馬,抵得上歡騰的詩篇。這旅行最窮的人,也能享受,
沒有沉重的開支負擔,運載人類靈魂的馬車,取費是何等的低廉!笔前,是!讀《賈平凹游品精選》,我仿佛置身于“丹江有船,三日過五縣,白浪無波,一石踏三省”的湖北、陜西、河南人同居一街的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白浪街;讀《九寨溝自然交響曲》使我仿佛徜徉在九寨溝美妙的秀水奇山中;讀李白的詩,使自己的情緒如駿馬,在遼闊的草原上奔騰。特別是他的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一詩中,那色彩繽紛,境界綺麗,變幻莫測的夢中仙境,讓我閱后,靈魂出竅,飄飄欲仙,一時竟不知身在何處,今夕何夕也……這種美好的精神享受是無盡的,是高尚的。但不會像進夜總會、卡拉ok那樣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,那是我們這些打工者望而卻步的,用的只是一雙求智的雙眼和期望,盛載美好精神食糧的一顆心。
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坦蕩如砥的,就是幽谷中的一朵無名花,它也會遇到風吹雨打。當我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不如意時,我來圖書館會揀些名人傳記,和對生活充滿激情的詩歌、散文來讀,看到那些偉人們在人生道路上,遇到困難時堅韌不撥,我就覺得這點困難,渺小的不值一提。讀那些激情的詩歌,又使我對生活充滿無限的憧憬,困難是暫時的,明天是美好的。山窮水盡凝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不知不覺中,心靈的陰云消散了,生活又充滿了陽光和激情。
在圖書館,我還喜歡靜靜的默賞古今書法名家的名作,倘若讓我評價它的藝木美,我是狗咬刺猬一一無處下口,但美的書法作品,能讓我的心靈震動。就像走在大街上,有美麗的少女飄過身邊,心里總有一絲甜蜜,一陣遐想,這可能就是所謂的“書中自有顏如玉”吧!
在打工的日子里,我沒有感到自己生活有任何枯燥乏味,這一切,只因為有圖書館,給予我力量和奮斗,又能在我疲憊的時候,為我提供新的活力與激情,所以,我一直把圖書館,當成我的第二個家。在我心中,圖書館是個靜謐的地方,古語有云:“靜以養身,儉以養德”。其實,并不需要表面的奢華,靜謐的圖書館己足夠了。
陶淵明曾說:“非寧靜無以致遠!彼麑で蟮搅四苡谧约旱膶庫o而祥和的世外桃源,可以修身養性,也可以涵蓄品德。博爾赫斯把天堂想像成圖書館的模樣,魯迅則說,圖書館是座寶山。對于我,圖書館更像一個平靜的心靈港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