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簡子,即趙鞅,是春秋末年晉國的正卿。他執掌晉國的朝政大我權,勤政愛民,體諒百姓疾苦,希望能把國家治理好。但趙簡子最不善于約束手下的官員。他手下的官員經常借著各種機會搜刮百姓。
有一年,國家財政吃緊,趙簡子派稅官去收賦稅。這可是一個大撈一筆的好機會,在臨行前,稅官假惺惺地來問趙簡子:“ 請您指示一下,這次收稅的稅率是多少?”那時候,國家收稅沒有固定的稅率,收多收少應當是和當年的收成成比例。趙簡子考慮到國家的實際困難與人民的生活情況,就回答道:“別太多也別太少,還是不輕不重最好。稅收重了,國家富了,但老百姓窮了;稅收輕了,老百姓富了,但國家窮了。如果你們不暗藏私心,這件事情完全可以做得很好!倍惞俾犃酥蠓浅8吲d,因為趙簡子根本就沒有說清楚到底要收多少稅,什么“不多不少、不輕不重",那還不是自己說了算!于是, 稅官連忙領命走了。這時,有個叫薄疑的人對趙簡子說:“依我看,您的國家現在的情況實際上是‘中飽”!壁w簡子以為薄疑說自己的國家很富裕,心里十分高興。 但還是客氣地問薄疑這是什么意思。沒想到薄疑直截了當地說:“我之所以說您的國家是‘中飽’的狀態,并不是說您的國家非常富有,真正富有的是您手下的那些官員。在您的國家里,上面國庫是空的,您為了國家的正常運轉,還要派人到下面去征稅;而下面的百姓也是窮的,因為即使您不征稅,那些官員也會想盡辦法去搜刮百姓。所以中間的那些貪官污吏都很富有!他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中飽私囊!
聽了這話,趙簡子十分吃驚。隨后,趙簡子開始禮賢下士,選賢任能,大力整頓吏治。
摘自《中華成語故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