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有一個叫崔沆的人,他出身于一個窮困的讀書人家庭。他讀書十分刻苦,經過十年苦讀,終于金榜題名,考中進士。崔沆中進土后,便留在京城做官。由于崔沆為人正直,做官清廉,所以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。
隋唐時,讀書人想做官,都要經過科舉考試。唐僖宗當政期間,朝廷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,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, 都來到長安應考。崔沆一向辦事認真,一絲不茍,所以被派去擔任這次考試的主考官?紙鲋袘嚨目忌己芘Φ卮鹁,考試進行得非常順利。
在眾多的考生中,有個叫崔瀣的考生很有才學,他考完后自己感覺也不錯,就等著朝廷放榜了。崔沆在批閱到崔瀣的卷子時,越看越覺得好,覺得這名考生的文章真是出類拔萃,十分有新意,而且條理清晰,結構嚴謹,最后決定將崔瀣錄取。發榜那天,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,非常高興。
按照當時的習俗,考試及第的人,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,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,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。發榜后,門生要去拜訪恩師,崔瀣自然也不例外。
崔沆作為座主,見到崔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,顯得格外高興。也真是巧合,”沆”“瀣”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,表示夜間的水汽、霧露。
后來,就有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:“座主門生,沆瀣一氣!币馑际,他們師生二人人像是夜間的水汽、霧露連在一起。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兩人是不是有什么關系,所以崔沆才讓崔瀣金榜題名的。
【出處】《唐語林.補遣》。
【釋義】沆瀣:夜間的水汽,這里代指唐代的崔沆、崔瀣。指氣味相投結合在一起,現多帶貶義。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一起。
摘自《中華成語故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