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的鄭板橋,是“揚州八怪”的主要代表,有詩、書、畫“三絕”之譽,擅畫蘭、竹、石,但堅決不畫梅花,這是為什么呢?這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!
鄭板橋一生并不富有, 除去當七品芝麻官兒的那幾年,基本上都靠賣畫為生。在沒到揚州之前,先住在蘇州,他在蘇州城桃花巷東頭開了一家畫寓來賣畫。在桃花巷的西頭,也有一家畫寓。畫寓的主人名叫呂子敬,是個很狂做的畫家。呂子敬擅長畫梅花,標榜自己畫的梅花跟真的沒什么區別,“遠看花影動,近聞有花香",口氣不是一般地大。
鄭板橋自從來到蘇州,只是畫些竹子,也畫些花羽鱗介和山水水,就是不畫梅花。他越是不畫,別人越是是好奇,就有人較磨硬泡讓鄭板橋畫著試試,而他總是謙虛地笑著說:“我畫的梅花比呂先生差遠了。走吧,我和你一起找呂先生求畫去!"
鄭板橋真的領著買畫者,到桃花巷西頭找到呂子敬,讓他賣張梅花圖,得些銀兩來養家糊口。呂子敬是個屢試不中的落第秀才,身子多病,一年到頭是個“藥罐子",上有父母,下有老婆孩子生活很艱難。他畫梅遵循寫實的手法,畫得活靈活現,每個花瓣都栩栩如生。鄭板橋總是當著眾人的面高度夸獎呂子敬的畫,贊揚道:“呂先生畫的梅花,我就是學一輩子,也未必能趕得上呀!”有了鄭板橋的肯定,呂子敬的生意一直不錯,只要有人想求梅花圖,都會想到呂子敬。
時光荏苒,鄭板橋在蘇州住了三年,要遷去揚州了。得益于這么多年對自己生意的照顧,呂子敬很感謝鄭板橋。臨行時,呂子敬前來為他送行。文人送別,都要作詞寫詩相贈。畫友分別,當然是要以丹青相送了。但是呂子敬萬萬沒想到的是,這次鄭板橋贈給呂子敬的,竟是一幅梅花!
鄭板橋潑墨揮毫,筆走側鋒,由深入淺,畫出了蒼蒼點點帶有飛白的梅花主干。畫花朵時,用墨濃淡相宜,有輕有重,花瓣用淡墨直接點出,等水分未干時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滲化。這樣畫出來的梅花酣暢淋漓,筆法流動,神采飛揚。再看整個畫面的結構,只有三四朵梅花畫得清晰,其余的都是涂涂抹抹,創造出了一種“觸目橫斜千萬樹,賞心只有三五朵"的意境。
呂子敬看著鄭板橋畫的梅花,目瞪口呆。他愣了半天,才囁嚅著說:“鄭兄有如此高超的畫梅技藝,為什么不教教我呀?"
“我怕呂兄謙讓,再不肯作梅花圖,畫酬就會少了!编嵃鍢蚱届o地說。
到了這個時候,呂子敬才恍然大悟,感激地說:“鄭兄之所以不畫梅花,為的是給小弟留口飯吃呀!"
摘自《讓孩子不斷進步必讀的100個名人故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