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夏日的最后一個節氣里,有多人像詩詞君一樣,每天都在數著日子,渴望立秋的到來,希望那颯颯金風,為我掃卻天下熱。
或許在某個季夏,清代詩人陳文述也有過類似的想法,很快他就覓到了一絲秋涼,還順便寫了一首清麗的小詩——
夏日雜詩
水窗低傍畫欄開,
枕簟蕭疏玉漏催。
一夜雨聲涼到夢,
萬荷葉上送秋來。
——清·陳文述
解析
陳文述,錢塘人,少以詩名,前期詩歌風格偏向西昆體。所謂西昆體是指宋初的一個詩歌流派,作品多歌詠太平盛世,過度追求辭藻之華麗,形式之工整,而忽略了詩歌最本質的部分,因此并不被人所看好。后來,陳文述“豪華落盡見真淳”,詩風漸趨平實淡雅,這首《夏日雜詩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。
夏秋之際,天雖然還有些熱,但涼氣兒也容易追到,比如在臨水而開的窗子邊,在寂寞冰清的竹席上!八暗桶嫏陂_,枕簟蕭疏玉漏催”,首二句創設了一個典型的秋涼環境,并將其置于玉漏緊催的深夜,那種涼中似乎也夾雜著一種凄清!坝衤睘楣糯嫊r漏壺的美稱,用玉漏相催表示夜已深沉,同時“催”字也給人一種時序更迭的緊迫感,仿佛夏已盡,秋已至,這個變換在一瞬間即完成。
既如此,讀后二句的時候,讀者不難產生共鳴!耙灰褂曷暃龅綁簟,這種秋涼不但侵人肌膚,更直接滲透了夢里,仿佛帶有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。詩人被嘈嘈雨聲和絲絲涼意所驚醒,他也堅信,秋天真的來了,“萬荷葉上送秋來”,從千片萬片的荷葉上,從一點一滴的細雨中。
“一夜雨聲涼到夢,萬荷葉上送秋來”二句,寫得極富意趣。上句偏陰柔,下句偏豪壯;上句細膩,下句粗獷,不同的風格氣質,共同構成了這個別具特色的初秋日。
來源:微信公眾號“古詩詞賞析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