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導讀
民族前途系于今日學子,今日學子的狀態則取決于教師。多關心、關愛我們的教師吧,讓他們活得自信、自尊,快樂、幸福,學生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,我們的民族才會有更長遠的未來。
作者簡介
李奇勇:貴州省教育廳副廳長
如果教師不再受人景仰,如果教師缺乏為人師者應有的尊嚴和魅力。怎么能夠傳遞更多的正能量,引導新一代走向美好明天。
讓教師活得有尊嚴
教師,這個曾經與“天地君親”一道,在中國享受膜拜的職業,如今已成為一個普通的職業。從教育的平民化、世俗化和社會分工的細化來講,這并非壞事。
學校標準化建設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,我們距離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也越來越近,可學生的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,教師的境遇也需要進一步改善。
教師仍然在為投入與產出的不對等而苦惱,為付出與回報的不匹配而糾結。備課時,他們病重的父母也許正沒錢看;上課時,他們的妻子可能正在外勞累奔波;批改作業時,他們的孩子可能還前途未卜……柴米油鹽醬醋茶,同你我一樣,教師也是有喜怒哀樂、七情六欲的普通人,也要面對生老病死、成家立業等問題。
雖然在課堂上、在校園里,他們愿意放下煩惱、奉獻自己,但在生活中,他們有著很多無奈。
常聽人們詬。捍髮W里有大廈無大師,中學里有人氣少人味。操場雖艷,卻青春無色。學生可以在比以往都光鮮亮麗的教室里學習,卻沒能形成相匹配的素質和能力。重硬件、輕軟件,重技術、輕人文,許多設備從搬進校園起,就開始閑置,甚至一個西部縣城的中學,寧愿把經費用在建造恒溫游泳館上,也不用于增加教師收入。
民族前途系于今日學子,今日學子的狀態則取決于教師。多關心、關愛我們的教師吧,讓他們活得自信、自尊,快樂、幸福,學生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,我們的民族才會有更長遠的未來。
別再用“技術化”和“神圣化”折騰老師
“技術化”,老師把一堂課上得精而又精,每一分鐘站在哪里笑,站在哪里看,板書從哪邊開始寫,字寫多大,讓哪個學生互動……精細到這個程度,全部是工業流程中的那些標準,這樣的教育怎么能有活力,怎么能有溫度?
技術化還反映在評價上,流行的評價標準有可操作性嗎?猜想一下,老師們拿著這些東西怎么辦?不再去研究人,就研究這些技術指標已經夠老師們受的了。這些東西太嚴密、太技術化了,你就發覺運行成本很高,折騰死人。長此下去,學校沒有文化、沒有特色,不可能培養出優秀人才。
但是這樣的教育卻大行其道,因為這種教育容易比出高低,容易出成就、出名師,容易產生專家。
“神圣化”,技術化達到極致是一種神圣化,另外還有一種神圣化是脫離實際的政治和道德上的拔高。
但把教育擺得高高在上,也應該有足夠的配套。比如老師的收入,如果可以達到當地人均工資的兩三倍,就必然可以吸引人群中最優秀的人來當老師,對老師賦予更多更高的道德楷模功能也就順理成章。否則,這個圣壇就是虛的,徒有虛名、名不符實,問題就大了。
功利化極大地傷害了教育
“功利化”,這里的教育功利化并非僅僅指用教育來賺錢,更多的是指教育的培養方向、教育理念過于功利。比如“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”,“知識改變命運,知識就是力量”,等等。
同時,發現很多人讀完大學還是找不到工作,這樣就引發另外一個極端觀點——讀書無用。教育的功利化表面上看是強化教育,其實走到極端就是反過來的“讀書無用”,極大地傷害了教育。
基礎教育如今已“過度化”
今天中國的基礎教育,是“過度化”了的教育,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:
第一,功能過度;A教育不過是讓一個生物人,轉化、成長為社會人,可以在人類社會中養活自己、生兒育女,過上普通而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;A教育,不能包打天下,不能為物質財富和世俗幸!奥駟巍。把教育當作是萬能的,這就是功能過度。
內容過度:看看書包都會嚇一跳,其中有多少是基礎教育階段該學的?
第二,內容過度,F在的孩子,在學校學些什么,學到什么程度,不用贅述,大家都知道?纯磿紩䥽樢惶,其中有多少是基礎教育階段該學的?
責任過度:校長、政府責任過度,管了所有的事情,唯獨沒有精力管教學
第三,責任過度。首先是校長責任過度。比如只要是學齡段的孩子,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發生事故,學校都難脫干系。校長充當了炊事員、采購員、保安員等角色,把所有事情都管了,唯獨沒精力管教學。
其次是政府對教育承擔的責任過度。教育是民生,民生就該政府承擔。理論上不錯,問題是,一些地方官員把重視教育,簡單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辦學校、建房子。他們很少關心教育本身,而是更加關注學校建設,用于炫耀——我們這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。
最后,孩子們穿得破破爛爛,老師們過得緊緊巴巴,學校的教育教學沒人關注,“豪宅華廈”以教育的名義大行其道。教育本來主要應是家庭的事、團體的事、社會的事,現在卻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。
以上內容源自網絡,部分作了修改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